<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巴彦淖尔农牧业信息网
        巴彦淖尔农牧业信息网
        巴彦淖尔农牧业信息网
        巴彦淖尔农牧业信息网
        巴彦淖尔农牧业信息网
        巴彦淖尔农牧业信息网
        巴彦淖尔农牧业信息网
        巴彦淖尔农牧业信息网
        巴彦淖尔农牧业信息网

        谈牛病毒性腹泻
        引用马军红专家作品

        365英国上市公司_365彩票app下载2020_48365365

        时间: 2023年3月6日 来源: 巴彦淖尔市畜牧业服务中心作者: 王春点击: 470

        疾病概述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主要发生于牛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根据致病性、抗原性及基因序列的差异,可分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Ⅰ、牛病毒性腹泻病毒Ⅱ两种。二者均可引起牛病毒性腹泻和黏膜病,Ⅱ毒力更强。该病毒对外界因素抵抗力不强,在pH3.0以下或56℃很快被灭活,对一般消毒药敏感,但血液和组织中的病毒在低温状态下稳定,在冻干状态下可存活多年。国内近几年新购肉牛发生较多,尤其以应激期内最容易发生。

        01临床特征

        黏膜发炎、糜烂、坏死和腹泻。

        急性:牛病毒性腹泻。

        慢性:黏膜病。

        02流行病学

        本病可感染黄牛、水牛、牦牛、绵羊、山羊、猪、鹿及小袋鼠。各种年龄的牛对本病毒均易感,以6~18月龄者居多。传染源为患病及带毒动物。患病动物可发生持续性病毒血症,其血、脾、骨髓、肠淋巴结等组织和呼吸道、眼分泌物,乳汁,精液及粪便等排泄物均含有病毒。 

        03传染途径

        主要经消化道、呼吸道感染,也可通过胎盘发生垂直感染,交配、人工授精也能感染。本病呈地方性流行,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末、春季多发。新疫区急性病例多,发病率通常约为5%,病死率达50%~100%;老疫区则急性病例很少,发病率和病死率很低,而隐性感染率在50%以上。本病近几年多常见于肉用牛群中,舍饲牛群发病时往往呈暴发式。 

        04临床特征

        牛潜伏期自然感染为7~10天,短则2天,长则可达21天,人工感染为2~3天。自然情况下,临床上可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

        急性型多见于幼犊。突然发病,体温升高到40~42℃,持续4~7天,有的可发生第二次升高。随体温升高,白细胞减少,持续1~6天。病牛精神沉郁,厌食,鼻、眼有浆液性分泌物,2~3天内鼻镜及口腔黏膜充血糜烂,有时也可见于阴门及阴道黏膜。舌面上皮坏死,流涎增多,呼气恶臭。严重者整个口腔覆有灰白色的坏死上皮,像被煮熟样。通常在口内损害之后常发生严重腹泻,开始水泻,以后带有黏液和血。母牛在妊娠期感染常发生流产,或产下先天性缺陷犊牛,最常见的缺陷是小脑发育不全。患犊可能只呈现轻度共济失调或不能站立。急性病例恢复的少见,通常死于发病后1~2周,少数病程可拖延1个月。

        慢性型较少见,病程2~6个月,有的达1年。体温升高不明显,主要表现为鼻镜上的糜烂,此种糜烂可在全鼻镜上连成一片。眼常有浆液性分泌物。蹄叶炎及趾间皮肤糜烂坏死,致使病牛跛行。淋巴结不肿大。大多数患牛均死于2~6个月内,也有些可拖延到1年以上。

        05病理变化

        身体消瘦,鼻镜、鼻腔黏膜、齿龈、上颚、舌面两侧及颊部黏膜有糜烂及浅溃疡严重病例在咽喉黏膜有溃疡及弥散性坏死特征性损害是食道黏膜糜烂,呈现大小不等的形状与直线排列。瘤胃黏膜偶见出血和糜烂,第四胃炎性水肿和糜烂。

        06实验室诊断

        在本病严重暴发流行时,可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和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最后确诊需依赖病毒的分离鉴定及血清学检查。

        07类似病症鉴别

        1:与牛瘟的鉴别:

        相似点:体温高(41~42℃),流泪,口腔黏膜有溃烂,流涎,腹泻。

        不同点:牛瘟传染扩散比病毒性腹泻/黏膜病快(牛群可达100%感染),结膜表面有假膜,口腔黏膜先由灰白或灰色粒状突起破溃汇成边缘不规则的烂斑,上覆假膜。不发生蹄间皮肤糜烂和蹄叶炎。

        2:与口蹄疫的鉴别:

        相似点:体温高(40~42℃),口腔、鼻镜糜烂,流涎,趾间糜烂、坏死,有跛行。

        不同点:口蹄疫传播快速且面积大,眼、鼻无炎症。

        3:与牛恶性卡他热的鉴别:

        相似点:体温高(41~42℃),口鼻糜烂,流涎,流鼻液,腹泻混有血液。

        不同点:牛恶性卡他热传染时几乎是个别发病,眼结膜和角膜炎症严重,额窦隆起,牛角松离,进一步蔓延时,咽可因肿胀而窒息。

        4:与牛传染性水疱性口炎的鉴别:

        相似点:体温高(40~42℃),口黏膜有烂斑,大量流涎。

        不同点:牛传染性、水疱性口炎,人、马、猪也感染,口黏膜先发水疱后破溃为糜烂,有的蹄和乳房有水疱,不腹泻,不出现蹄叶炎。

        08预防措施

        【措施1】加强购买地鉴别工作,有该病发生区域不购买。

        【措施2】免疫接种可有效控制本病(IBR.BVDV二联苗)。

        【措施3】发病时严格隔离,并采取对症治疗和加强护理,增强机体抵抗力。 

        小结:根据笔者近几年肉牛养殖经验及大量的防控应激经验总结,该病毒已经在肉牛养殖业处于常态化,给肉牛养殖带来巨大的损失,尤其以新购牛应激期内多发,且大多规模化牧场、中小型牧场、散养户都对该病认识不足,造成应激期防控措施不到位、时间长、损失大、病情不能得到有效判断,延误最佳预防治疗,给牧场及养殖户造成不可估计的经济损失。希望这篇文章能给广大养殖朋友带来认知,从而正视该病的发生与防控。


        编辑: 刘振民 责任编辑: 周勇 郝冬 监审: 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