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高质量发展怎么看,巴彦淖尔怎么干,欢迎收看“高质量发展大家谈”。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要“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那咱巴彦淖尔在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方面是如何做的呢?今天,我们邀请到巴彦淖尔市教育局局长李云生和副局长郝建军来为大家解答。欢迎两位嘉宾。
嘉宾:主持人好!观众朋友们大家好!
主持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好的教育影响孩子的一生,也决定着一个民族的命运。我市的基础教育发展怎么样。我们一起看个短片。
主持人:看完短片,几个百分比让我印象深刻,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10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6.04%,普通高中本科上线率高于全区平均水平8.5个百分点……这些数字展现着咱们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嘉宾:是的。
主持人:我们都知道,教育要立德树人,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那咱们在教学实践中怎么把它落到实处呢?
李云生: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教育系统在贯彻落实过程中,必须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从学生身心特点和思想实际出发,在思想品德教育上固本铸魂、在知识见识增长上苦练内功、在综合素质提升上全面发力、在奋斗精神培养上磨炼意志,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会学生有能力、有责任、有爱心,全面发展、学有所长,培养出党和国家需要、对社会有用的人。
主持人:也就是咱们常说的:育人先育德。
嘉宾:是的(点头)。
主持人:咱百姓对教育事业最大的期盼就是能让自己的孩子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的教育。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咱们有哪些具体举措呢?
李云生: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新时代新征程教育工作的重点任务。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全市教育大会提出的奋斗目标,我们将制定《巴彦淖尔市教育振兴三年行动计划(2023年-2025年)》,力争经过三年努力,着力补齐我市教育发展短板,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
学前教育要向普惠优质发展。大力优化幼儿园结构布局,加快公办幼儿园建设,扎实推进公办幼儿园教职工总量管理和校办幼儿园独立设置,规范民办幼儿园办学行为,多渠道扩大普惠性资源供给,全面提升科学保教水平。
义务教育要提升优质均衡发展水平,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提升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水平,扩大学位供给,满足学生就近入学需求;要全面落实“五育并举”要求,深入推进课程改革。
普通高中教育要坚持多样化发展,推进普通高中攻坚计划,加强县域普通高中建设,引进优秀教学团队和先进教学理念,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让更多学生进入高水平大学深造。
职业教育要实施提质培优行动,出台《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实施办学条件达标工程,持续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推动专业设置与地方产业发展动态对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大批符合企业和产业发展的技能型人才。
高等教育要围绕我市建设“两个基地、四个产业集群”、打造“12条重点产业链”,加强特色学科专业建设,加大科研和成果转化力度,培养更多本土应用型人才。
特殊教育要建立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特殊教育指导中心(教室)为支撑、以融合教育为主体、以送教上门等其他教育形式为补充的办学新格局,推动特殊教育向两端延伸发展。
主持人:不同阶段教育,咱们都有针对性的措施和保障。
嘉宾:是的。我们的目标是构建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高质量教育体系。
主持人:要提高教育的质量,有一个决定性因素,就是教师队伍的质量。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咱们有什么好的办法呢?
李云生:教师队伍是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主力军。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可能是一生一世,我们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的基础工程来抓,制定出台校长教师培养培训计划,突出抓好教育管理者、学校书记校长、教师、教研员、班主任五支队伍,努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要按照“拓宽渠道补充一批、加强专业培训提高一批、创新体制机制激活一批、加大转岗分流调配一批”的思路,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解决教师队伍数量不足、质量不优的突出问题。要坚持“按需设岗、按岗聘用、竞聘上岗、人岗适宜”原则,进一步深化岗位聘用制度改革。要将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的第一标准,贯穿招聘引进、考核评价、评奖评优、职称评定等教师管理全过程,引导广大教师立德修身、潜心治学。要提高教师待遇地位,全面落实中小学绩效工资改革,充分调动一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下大力气解决“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加大对优秀教师奖励力度,深入实施模范校长(园长)、模范教师和骨干教师评选计划,全面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要在培养培训、评优评先、绩效工资等方面给予班主任倾斜,调动班主任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好班主任对整个教师队伍“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主持人:所以,要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教育管理也至关重要。
嘉宾:点头。
主持人:学校教育是家长们非常关注的话题。在节目开播前,我们随机采访了几位市民,听听他们对咱们教育部门的建议和期盼。
家长:国家现在出台了“双减”政策,咱们这儿现在开展的咋样了?
家长:一直说教改教改,接下来咱们有啥教改措施了?
家长:我们是***的,家跟前现在没有公立幼儿园,挺不方便的,想和教育部门反映下这个情况。
主持人:首先是关于“双减”工作工展情况的问询。
郝建军:“双减”凸显了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和从严治理学业负担问题的政策导向,我们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严格落实初中、小学《课堂教学基本要求》,提升中小学课后服务水平,持续深化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目前,全市134所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全部按要求开展课后服务。139所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注销129所,转型为非学科类10所,压减率100%;关停证照不全或无证照机构76家;完成313家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分类管理职能移交,资金监管率100%。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责任,通过“联合执法”“综合执法”“专项整治”等方式,常态化开展综合治理。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深化教研教改,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中小学课后服务水平,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主持人:第二个家长说的问题,我也挺感兴趣的,我也是一个小学生的家长,一直说的教改,那我们是在哪些方面进行教改的。
郝建军:破解体制机制障碍、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关键要靠改革创新。教育综合改革涉及面广、社会关注度高,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我们以发展眼光、改革意识,系统研究、统筹谋划推进。要统筹推进学校、教师、学生、教育工作评价体系改革,主要考核教学内容、方法和学生综合素质,改变单纯以考分排名教师、以升学评价学校的导向,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要深化公办幼儿园教职工人员总量管理和校办幼儿园独立设置改革,稳定公办幼儿教师队伍,提高科学保教水平。要抓好中高考综合改革工作,做好政策解读,合理引导社会预期,全方位做好资源供给、师资配备、教学管理等综合保障工作,确保改革任务顺利推进。要持续深化教育交流合作,进一步拓展教学管理、对口帮扶、教师培训、研究生支教等方面合作内容,促进教学理念转变、管理模式创新;鼓励市域、县域学校间加强合作交流,积极推行联盟制、集团化、学区制办学模式,提高教育办学水平。要强化民办学校管理,加强民办学校党组织建设,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建立民办中小学校考核考评机制,对疫情防控等工作责任落实不到位、校园管理不精细、存在问题屡教不改的学校,给予通报批评、缩减招生计划,直至取消办学资格。
主持人:第三个是关于群众身边公立幼儿园资源不足的问题。
李云生:随着城镇化持续推进和“二孩”“三孩”政策的放开,城区适龄儿童迅速增长,城镇中小学幼儿园学位不足问题越来越突出。2022年我市开工建设中小学幼儿园7所,选址立项学校1所;2023年,计划新建巴彦淖尔市第四中学、第四小学、第四幼儿园和临河四中分校(大兰庙桥南)、明珠路小学及乌拉特前旗乌拉山实验学校共6所学校。通过这些建设项目,预计增加公办幼儿园学位2250个,有效解决学前教育“入公办园难、入民办园贵”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预计增加中小学学位10000个,切实解决部分城镇义务教育阶段学位不足问题。
主持人:这可真是个好消息。这些学校建成并投入使用后,可以解决不少孩子的入学问题。
嘉宾:是的。
主持人: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教育提出了“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要求,强调“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除了以上分享的内容外,在教育高质量发展方面,咱们有哪些新思路、新部署?
李云生:在新的起点上,我市教育工作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全国、全区、全市教育大会精神,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立足基本市情,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目标,突出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聚焦提高各类教育的质量和水平这个核心、抓住教职工队伍建设这个关键、强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这个动力,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着力建设教育强市,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争取到“十四五”末,教育总体水平进入全区先进行列。
主持人:好,谢谢二位的分享和解答。
嘉宾:谢谢主持人,也谢谢观众朋友们对我们教育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主持人: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全面普及”到“优质均衡”,从“一个都不能少”到“家门口的好学校”,我市的教育事业正从数量增长、规模扩张向质量提高、内涵发展转变,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优异答卷。
相关文档:
附件下载: